Wednesday, March 15, 2006

Philharmonic Salon

聽古典音樂的習慣,是大學時期幾乎每天必做的一件事,應該可以說,那個時候聽古典音樂是除了課業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。只是這個習慣,到了入伍當兵就中斷了,之後再也沒辦法像大學時代那樣,每天從早晨醒來,就打開著音響,任令古典音樂一直伴我到晚上睡覺。

禮拜二的晚上,跟Ivy以及她學校的同事,一起到台北科技大學旁聽由陳郁卿老師主講的「愛樂沙龍」。再一次踏入校園聽老師講解如何欣賞古典音樂,其實是有一點期待的。

陳老師講這課前,著實下了一番準備工作,上課前給所有人(包括像我這種不速之客)準備講義,把當晚要聆賞的曲目給列了出來,並附上有關該曲目的創作背景及樂式結構。為了消除大部分初入門的普羅大眾對古典音樂的距離感,陳老師主要是從電影配樂來展現古典音樂的優美。連同昨晚,接下來的五週,陳老師要持續帶大家欣賞貝多芬的重要曲目,所以,我們主要觀賞的影片,自然就是有關於貝多芬生平的電影。

第一首是第8號鋼琴奏鳴曲「悲愴」,Op.13。這曲目其實已廣為人們所知,是非常華麗的曲子,曲風已具有浪漫派的雛型。第二首是第5號鋼琴協奏曲「皇帝」,Op.73。這也無庸贅述,也是非常熟稔的曲目。

第三首則是眾多貝多芬的曲目中,自己最愛的一首: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,Op.61,同時也是貝多芬一生中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。這首曲子在結構上是非常龐大而完整的,記得當年第一次聆聽Op.61時就被它的第一樂章給嚇了一大跳,除了24分鐘的超長度,曲式之完整,也幾乎可以獨立成一曲了。而且恢弘的氣度,更是令人著迷。當時為了Op.61,對於尚在拓展曲目的階段,自己就破例做了第一次的版本比較,總共比較了3個版本,其中最令自己喜愛不已的,自然是大衛歐伊斯特拉夫(David Oistrakh)的版本。歐伊斯特拉夫生前一直被認為最擅於協奏曲的演奏,而這個大衛版的Op.61,就是我認定的最佳版本。

只不過,陳老師播放的並不是歐伊斯特拉夫的版本,而是帕爾曼(Itzhak Perlman)這位以色列出生,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小提琴家的版本。帕爾曼在第一樂章的處理上,力道上就顯不如歐伊斯特拉夫那般的雄渾,有點失之纖細;饒是如此,帕爾曼的琴藝還是當世頂尖,少有出其右者。

當然陳老師還是很夠意思,他放了一段歐伊斯特拉夫排練貝多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「克羅采」(Kreutzer)的歷史錄影。這是我第一次在影片上看到活生生的大衛歐伊斯特拉夫,雖然只是個排練錄影,但是歐伊斯特拉夫所展現出的魅力,卻讓我差點現場就鼓掌出聲來!

最後兩首則是播放第7號交響曲及第5號鋼琴三重奏「幽靈」(Op.70),而這兩首曲目,就比較陌生了。陳老師播放的是,當年高齡已過八旬的阿勞(Claudio Arrau)演奏Op.70的錄影,看阿勞舉重若輕的觸擊鍵盤,彷彿鍵盤就完全臣服在他雙手輕柔撫摸下所掌控,而流洩出珠圓的音色,也很自然地感動了人心,不像時下年輕一輩的鋼琴手,以粗魯的敲擊鍵盤方式,來表現強烈的個人色彩,不僅有違作曲家的原意,更有可能妨礙到聆賞的樂趣。

總結這晚的愛樂沙龍,溫故有之,感動有之,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夜晚。

Monday, March 13, 2006

The Cost of Organic Life


Organic Products. Posted by Picasa

昨天下午冒著寒風細雨,開車去到桃園復興鄉的一處有機農場,這是Ivy的大姑任職於有機商店叫貨的農場。其實開車從台北到農場的這趟路不算太遠,從國道3號下三鶯交流道,往三峽的方向走,大方向是跟個滿月園的指標,沿著台3線走,到了南下26公里處轉台7乙線,再往前開約13公里處,左轉上兩個險升坡,便到了這個位於山裏有機農場吳先生的家了。

吳先生的農場並不是緊鄰在他的住家旁,而是再往山上去約40分鐘車程。也因為我們去時花了點時間找路,同時也因為天候不佳,昨天僅是與吳先生長談。一開始吳先生就對某些有機商店的經營模式頗不以為然。他認為生產有機生鮮的農民努力種植,並通過嚴格的有機認證,交貨給商店,卻被當成大賣場的一般生鮮蔬菜,也就是用折扣來吸引客戶,他覺得這樣不是經營有機商店的模式。吳先生認為他給有機商店很大的獲利空間,是希望有機商店能夠靠著這些利潤,來把整個市場做大,希望有機商店的經營者,能有餘力培養店員的專業知識,並且把偷機摸狗的其他「假有機生鮮」供應者屏除於外。

我想,以上他的論點,應該也是言之有理。目前台灣的有機市場其實很混亂,消費者對於有機認證的信心也逐漸降低。幾個知名認證單位,在去年陸續發生被發現他們的認證不嚴格,良莠不齊,甚至作假。

有機生活,其實應該是對現代生活的一種體認與反省。台灣地小人稠,要供養這麼多的人口,使用化學肥料或是運用所謂生產/品種改良等方式,來達到最大產量,其實也無可厚非。只是,長此以往,農業土地地力的耗損不說,一塊被化學物質污染的土地,是再也無法提供人們乾淨的食物。

吳先生自己也承認,目前台灣有機市場的運作方式,是最不環保的,甚至比一般傳統市場的供消模式還不環保。會進有機商店購物的人,有很大部份的消費者,會希望看到有機生鮮是用漂亮的塑膠袋包裝,上面貼著有機認證單位的認證標籤。此外,包裝上最好還要印上充分的資訊(譬如生產者、產地介紹、採收時間)與強調有機的圖樣。而接下來,台灣的有機界甚至還要推廣條碼制。

這樣的結果,或許只是為了滿足那種消費者自我虛榮的感覺,好讓別人能看到他們就是能購買這種漂亮(且昂貴)的有機生鮮。

我們的有機商品價格始終居高不下的原因,其實也跟現在的每個環節有關。首先,塑膠袋是很不環保的包裝材料,以吳先生每年交貨的量,需要數百公斤的塑膠袋,這是成本,也是污染;塑膠袋上要印產品資訊,這是成本,也是污染;認證單位給的標籤,每個0.3元,這是成本,也是污染;每天交一、兩百公斤的蔬菜,以上的包裝工作,需要請人來做,工資也是成本;另外,塑膠袋外還要幫有機商店貼上價格,貼價格的手工機器,一台2,500元,一年大約要消耗掉10台,價格標籤與機器都是成本,也都是污染;最後,將蔬菜運送到商店,需要請人開車載去,車輛的耗損、油資、工資通通都是成本,也造成污染。

而以營利為生的有機商店還要有一定的利潤率,這些有機生鮮到了最終消費者的手上時,市場價格已經高過產地價格的四成。

我們的有機產品難道要的是這種營運模式嗎?

難道我們不可以不要那些花俏而不環保的包裝材料嗎?難道我們的產地就一定要在深山裏嗎?很希望有新一代的有機農民花幾年的時間,在平地(不要再開墾山坡地)從培養地力,實行輪作,使用有機肥,並善用大自然界天敵與食物鏈的特性來生產。我認為這樣的方向,才比較有辦法讓有機產品對一般消費者有更大的影響力

Wednesday, March 08, 2006

Some Significant Book List

mi01. 藍海策略
mi02. 手感經濟
mi03. 六堂課學會哈佛策略雙贏
mi04. 六堂課學會哈佛人事雙贏
mi05. 當債務吞噬國家
mi06. 世界是平的
mi07. 華頓商學院:動態競爭策略
mi08. 僕人: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
mi09. 狂飆的十年:一個繁華盛世的興衰啟示錄
mi10. 大崩壞:人類社會的明天
mi11. 瑪土撒拉的密謀 : 顛覆高齡化社會的迷思
mi12. 當中國改變世界
mi13. 30億人正在創造經濟強權新勢力
mi14. 蘋果橘子經濟學
mi15. OFF學─會玩,才會成功

he01. You: 你的身體導覽手冊

lic01. 達賴喇嘛前傳
lic02. 昨日世界:一個歐洲人的回憶
lic03. 嗜書癮君子
lic04. 等待野獸投票
lic05. 愛情的盡頭
lic06. 小說家的人生
lic07. 堅強淑女偵探社
lic08. 慢活
lic09. Three Weeks with My Brother
lic10. 清貧思想
lic11. 京都思路
lic12. 一把雨傘給這天用
lic13. 海德堡歲月:人文紀事1945-1951
lic14. 柏林人文漫步:一部城市圖像與文學史的重疊書寫